首页 > 都市言情 > 宦海龙腾 > 第108章 大飞机的希望

第108章 大飞机的希望(2/4)

目录

虽然只是听叶玉灵随口一提,可是,就在这一刻,萧宸恨不得立刻给张旭江,这个跟自己交往不多的姐夫打个电话,不论他们的计划才只做到哪一步,不论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萧宸只想对他说一声谢谢,道一句辛苦。

镜头还是回放到世元1980年9月26曰清晨,东方市北郊的大场机场。

太阳尚未升起,辽阔的机场却是密密匝匝的人群,万余双眼睛锁定在机库大门。甲虫般的牵引车缓缓牵出一个庞然大物:流线型的机头抹着清晨的朝霞,驾驶舱的前风挡玻璃,就像一双大眼惊奇探望着外面的世界,浑圆的机身如同隧道开出的一列火车,高大机尾上则闪耀着巨大的五星红旗和一个醒目的红色标记——y10。

她叫“运10”,华夏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客机,也是华夏历史上造出的最大飞机。

全场的呼吸屏住了。

“运10”的“处女飞”没有令人失望,启动发动机之后,开始在跑道上滑跑、加速,刹那间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如同大鹏展翅,轻盈自如。

机场上万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那天,机场播放的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在人头攒动的参观者中,甚至有刚下手术台不久的工程师,身上挂着输液的吊瓶,执意要看为之奋战10年的“运10”试飞。

“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队伍,还没来得及‘排练’就被历史匆匆推上舞台,以敏捷而稳健、整齐的步伐,一炮打响,成功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已经作古的“运10”总设计师马先生,生前曾这样评价华夏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道路。

全国为之沸腾……34年前,在东方市郊区,华夏开始了一项代号为708的工程——制造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那时,国家领导出访国外,都是乘坐租赁的外国航空公司飞机,外界评论华夏“尚未进入喷气时代”,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对一个大国而言,这是多么深入骨髓的讽刺!

1970年8月,国家正式下达文件,这项工程便被以文件下达的年月命名为708工程。来自全国航空工业300多个单位的各路精英被调集参与研制任务,以后该机被命名为“运10”。

“运10”是我国飞机设计首次从10吨级向百吨级冲刺,这种量级的放大和跳跃会出现“尺度效应”,需要重新找到解决的途径。许多结构和系统,甚至概念和方法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当时,世界喷气航空技术已经诞生了约15年,各种相关技术都落入设计者的视野。“运10”设计的飞行时间大部分在高亚音速区域,而当时只有前苏联的“图104”、欧洲英国的“三叉戟”和美国的波音飞机能达到这个速度。副总设计师程先生回忆当时的研制工作说:“这是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过程。大家把三个设计方案,全摊在桌上,互相讨论,对比分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择优选定世界航空技术手段为我所用,既需要有放弃、否定的勇气,还需要驾御、消化它们的智慧,实现新的“工程综合”。

例如在发动机的安装方式上,设计人员首先否定了苏式翼根式布局,然后手工制作出1∶1的全尺寸木质样机,按英国的尾吊式和美国的翼吊式进行风洞试验,最后选定翼吊式。实践证明,这个布局后来成为世界的主流布局,直至21世纪新开发的飞机仍然采用这个布局。又比如飞机的翼型,大家把当时能获得的苏联、欧洲和美国的翼型都放到风洞中试验,最后比较了试验数据,为“运10”选择了最合适的翼型。

不过,这种创造姓的研制方法也遭到了一些嘲笑和质疑:在发动机安装方式上,有些人强烈要走苏联“图104”的路线,选择美式就是“胆大妄为”;有人讥笑翼型是英国的三叉戟。

但是,程先生认为,翼型作为一种工程研究的基本成果,各国都可以挑来利用。如果按照嘲笑者的逻辑,因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是圆的,华夏就必须做成方的;福特造的汽车是四个轮子,华夏只有造出五个轮子才是民族的。而事实上,整个20世纪内,华夏所有飞机使用的翼型,从来没有使用“李时珍翼型”或“祖冲之翼型”等纯民族品牌的翼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甜宠!大佬的女孩重生了 流放路上死绝后,撩个残王杀回京 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 华娱2002:开局获得姜闻卡牌 华娱之我在圈内当大佬 末世:我在避难所当收租婆 游戏降临,千亿神帝只是我的小号 援藏干部: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北齐怪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