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不吃这一套 > 第133章 混乱

第133章 混乱(1/3)

目录

当初的海禁政策虽然已经颁布,但是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传统,并不能一禁了之,自然就出现了走私现象。

明朝历代皇帝的海禁政策,执行的力度也不一样。有时候严格,有的时候宽松。

从开始到现在,海禁政策始终就比较混乱。

政策不清晰,没有统一明确的执行标准,执行力度也不同。

开始的时候是不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这些货物不准出境,沿海渔民还是可以出海打渔的。

于是就有人钻政策空子,假冒渔民,或者渔民改行从事贸易。

渔民都是小船,现在的技术只能支持近海捕捞,不能远海作业。但是海上贸易需要大船,于是就有人制造大船走私。

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开始禁船,凡是三桅以上的船,不准出海。

后来发现沿海渔民生计困难,还是需要下海打鱼,于是叫渔民改造船只,把适合于远海航行的尖底船,改造成只适合近海航行的平底船。平底船允许下海,尖底船不允许下海。

发现这样也不行,干脆就懒政,一刀切,片帆不许下海。人、船、货全禁。

渔民要生存,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足以让商人们冒险,于是资本就寻求权力的保护,买通地方官府和沿海卫所。权力需要寻租,就放弃监管,官商勾结,同流合污。

但是上有朝廷的海禁政策高悬,于是就要疏通上层关系。钱开路,在朝中寻找保护伞,就是自然的结果。

最后的结局,就是目前的情况。

东南沿海全面糜烂,经济畸形繁荣。

军政官员腐败,官府和军队失去了正常功能,发了财的地方豪强崛起,左右了地方。

这里面的输家,就是朝廷和更多没有从走私中获益的普通百姓。

保守的海禁政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跟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急需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穿成恶毒后娘,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一驱鬼师 那个男生能拒绝一把七杀剑 清穿:阿哥,康熙,我选康熙! 女教授!什么良师益友变质了? 五胡明月 被献祭后,我成了反派龙崽们的妈 龙族:小龙人转职美食猎人 知否:我是皇太子 让祸害正道,你做游戏奖励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