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7章 辅弼(十六)二选一

第287章 辅弼(十六)二选一(4/4)

目录

不过随着中央集权的出现、官僚队伍与常备军的膨胀、公共支出的日益上涨,光靠国王的“私有收入”已经不够养活政府了。于是,封建国家的财政从“国王靠自己活”向“国王靠臣民活”转变,税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阅《中世纪收入与赋税征收》《关于中世纪以来的税收》。

但即使是到了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权也不是主要靠税收解决军费问题,主要军费来源是“卖地”、借债、滥发纸币、对外军事侵略等等。

而在中国,由于早在秦代就进入了中央集权时代,很早就建立了庞大的职业官僚体系和常备军,因此中国很早就让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征收土地税、人头税和劳役税)、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征收资产税和土地税)、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征收土地税)。

可见从发展来看,中国早期税收是以粮食、布匹为主的各种物资,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改为上缴货币。中国的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就是在从明代中后期的“一条鞭法”开始的。

对中国这种大一统皇朝来说,徭役和税收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政权动员力的两大支柱。自耕农是中国封建政权徭役、兵役、税收的主要来源,一旦自耕农大量破产,国家动员力就基本完蛋了,通常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所以为了确保自耕农不会大量破产,中国很多朝代都提倡“轻徭薄赋”,相应的,征收重税也就成了不道德的行为。

道理说清楚了,那么根据封建社会“国家动员力等于徭役加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的公式,对照来看一下大明的财政与动员体系,就知道历史上的明朝是如何走向崩溃的,同时也能知道高务实的出现究竟改变了什么,以及他还需要再改变一些什么。

——

感谢书友“今年?多久?”的打赏支持,谢谢!

PS:一家三口全部流感,小伙子打过疫苗,第二天就好了,我们夫妻俩现在全是病号。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让我勾引太子,我入宫你哭什么? 庶女多娇,薄情皇帝亦折腰 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 深情哄诱 成仙系统 夏日热吻你 我只想好好苟着,你们却逼我发癫? 重生八零:傻夫宠妻有道 龙王出狱 兽世换亲,多子被蛇族老公宠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