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生活篇 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生活篇 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1/4)

目录

生活篇第十一章恋爱与婚姻--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两个年轻人在恋爱的时候,非常和谐,很少吵架红脸,他们总是一起做饭、洗碗,非常温馨。

结婚以后情况就变了,男人的精力更多放在了事业上。

因为他认为,男人应该事业第一。

于是,他越来越缺少女性想要的那种浪漫感觉了。

恋爱中的甜蜜感觉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昏头脑,让你将未来设想得过于美好。

其中尤以女性比较多。

女性天生比男性浪漫,更爱幻想,更缺乏理性和面对现实的勇气,所以当她们在遭遇变化的时候,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因此造成家庭不和。

所以,在结婚之前,你一定要认识到:恋爱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

你必须有勇气面对现实生活里的各种问题。

理解到“相爱容易相处难”的生活哲学之后,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结婚以后,双方要互相理解和体贴,不要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于是,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最高潮”,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婚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婚姻呢?

面对婚姻,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呢?

初恋是什么味道?

--甜中有苦

初恋是美好的,常常是幻想式的美好。

世界名著《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初恋,就是幻想式的单相思:郝思嘉爱上了希礼,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地向希礼表示过,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中,主观地推断希礼的言行都是爱她的,等待希礼主动向她求婚,可事实上她的推断是完全错误的。

在青春期发育的初始阶段,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常常选择生活中或者影视中的突出异性作为自己仰慕、暗恋的偶像。

这时候的单相思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旦确立了心中追求的偶像,就会陷入想入非非之中,总是一厢情愿、顽固不化地爱恋对方,而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

初恋中的人很容易把爱全部倾注于对方身上,而不管此人的优缺点到底是什么,甚至缺点也是对方的魅力所在,这是初恋中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大多数人在懵懂的初恋时期,都会冲动、盲目地向意中人直抒胸臆,并且会死缠烂打,一旦受了挫折则很容易一蹶不振。

初恋的失败让人终生难忘,会给年轻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抑,甚至会给以后的恋爱和婚姻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

举个案例说吧:

有个小伙子叫涛,在中学时就暗恋同班的女生雨,总是在雨的身边默默地为她做事。

高考后,雨考入了某名牌大学,而涛落榜了。

为了追求雨,涛发奋补习了一年,第二年也考入了雨所在的大学。

两人在共同的学习中慢慢地建立起了感情,涛终于如愿以偿。

但好景不长,接触一段时间以后,雨觉得涛做事唯唯诺诺、男子气不足,便与他分手了。

涛经受不住初恋失败的打击,万念俱灰,甚至想一死了之,他无法安心学习,最后不得不辍学回家。

不仅如此,涛在此后的很多年里都没有走出痛苦,最后随便找了村里的一个姑娘,放弃了自己的前程。

初恋的失败有时候也并非坏事,它可以使人成熟起来。

失恋者不应沉溺于失恋中而痛不欲生,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化解内心的痛苦,要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面对以后的爱情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地度过初恋的痛苦期,然后进入到下一次甜蜜的热恋中,直到走入婚姻殿堂。

就像现在正在幸福地生活着的人们,有几个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初恋呢?

父母怎样为孩子的初恋导航?

上初三的15岁的小美长相秀美,心地也善良。

她与同班一个男生恋爱了,这个男生学习又好,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行,可他是个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双腿有毛病。

小美喜欢上他,究竟是出于对他的同情,对他的钦佩,还是朦胧的异性好感,或者是几种感觉的交织?

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小美的爸爸知道后,在没有仔细分析缘由的情况下,便立即警告她:“我告诉你,不许这么早搞对象,即使将来搞对象咱也不能嫁给一个瘸子!”

小美尽管难以接受爸爸刺耳的警告,但她还是她与那个男生的恋情转到了地下。

性意识的觉醒使这对少男少女有了一些亲吻之类的肌肤接触,再加上地下恋情的紧张刺激,越发使他们的爱恋突飞猛进。

小美爸爸知道后怒不可遏,于是在某晚上将那个男生抓了现形。

小美的爸爸举起棍子就打,吓得正在卿卿我我的两个人狼狈不堪。

男生的家长闻讯赶来,与小美爸爸打成一团。

小美趁机跑回家,又气又羞又急之下,最终跳楼自杀!

这场悲剧到底应该归咎于谁?

难道是两个懵懂的孩子吗?

应该是不懂得善待孩子初恋的家长!一个正常人,包括那些阻击孩子初恋的家长们,谁没有过年少时朦胧的初恋或者对初恋的渴望与幻想?

虽然初恋往往都像梦一样迷幻而短暂,但它是培养人美好情操的动力,也是提高爱情智商的必备步骤。

孩子毕竟是孩子,处理感情的能力不够,经受不住爱河旋涡的冲击,难以避免怀孕、私奔或辍学等不可收拾的结局的出现。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们与异性的交往加以指导,但无端的禁止和阻挠往往会使孩子们的异性交往发生畸变,正确地疏导才是明智的态度。

如何与初恋的孩子进行正确地疏导?

一个16岁的高一男孩与同班一个女孩相恋,而且爱得挺认真。

男孩的爸爸不赞成他们的事,但并没有棒喝儿子,而是与儿子进行了一次真诚的、朋友式的对话:

父:儿子,你觉得她怎么样?

真的很好吗?

子:我觉得她是我认识的女孩里最好的。

父:爸爸相信你的眼光。

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认识的女孩有多少?

子:……

父:你说你将来要出国上名牌大学,想成为一名律师或金融家。

你知道你将来会遇上多少好女孩?

爸爸并不反对你现在谈女朋友,但是爸爸最反感的是见异思迁。

你16岁就有了女朋友,这女朋友是你到目前为止认识的最好的女孩,可是,等将来你遇到更好的,你会不会后悔?

你敢保证一辈子都守护她一个人吗?

子:……可是,现在让我离开她,我很痛苦。

父:去年给你买的那个彩屏手机呢?

子:您不是给我买了个更好的吗?

我把原来那个送人了。

父:儿子,这就叫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今天好好学习,你明天的世界只会比今天更精彩,到时候你的选择只会比今天更好,更适合你。

如果真的放不下,那就先把与这个女孩的情缘放一放,等将来读了大学再让它开花结果多好。

儿子,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做几件错事,但是,人生大事只有几件,做错了就会遗憾终生。

子:爸爸,我明白了。

我会处理好的。

当孩子恋爱了,为人父母的应该和这个男孩的爸爸一样,给孩子们的心灵加以导航,指导他们学会把初恋的纯情珍藏在心底,并把它转化为一种学习奋进的动力,更好地把握人生。

恋爱男女择偶标准有什么心理差异?

现代女性择偶时,当然要看外表,但更注重的是男方的才华、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等状况,男性则更注重女子的体貌、性情、趣味等条件;女性的择偶心理比较实际,具体条件比较多,而男性的择偶心理则比较浪漫,幻想成分多一些。

总的来说,“郎才女貌”的传统择偶观仍是适用的。

恋爱男女追求爱情的形式有什么差异?

追求爱情的时候,男性往往比较主动和强烈。

男性择偶的时候更注重异性的外表,所以一张美丽的面孔、一个动人的微笑或一个醉人的眼神,都可以让他很快坠入情网。

在对女性的追求中,男性不喜欢搞“马拉松”,而往往在初期就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望。

女性则不同。

她们寻觅恋人,往往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终身信赖、依靠的伴侣,因此更注意恋人的内在品质和实际本领。

虽然女性的家庭责任感、对爱的热情和专注强于男性,但那是在她们认为对方确可托付终身后,所以在恋爱的初期,往往显得非常谨慎小心。

恋爱男女的态度有什么差异?

女性一般认为亲密的感情是爱情最重要的因素。

女性在恋爱中渴望和男性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即在感情上的高度融合。

因此,女性只要爱上一个男性,用情就很投入和专一。

在爱情生活中,男性往往把自己的才学、能力与异性的美貌、柔情的相互吸引作为支柱。

他们希望女方对自己一往情深,但却觉得自己柔情蜜意太女人,有失男子的气度。

所以即使热情如火,也不愿意过于外露。

恋爱男女对爱情感受有什么差异?

男性往往有些粗心,不能体察女方细微的爱情心理。

他顾及大的方面,而不注意小的细节,发现对方情绪变化时,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所措。

女性的情感很细腻,善于体察对方的心理。

她们追求爱情的亲密,要求男子的言谈举止都要称心。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男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就常常也会搞得她们伤感不已或大发脾气。

恋爱男女的爱情挫折承受力有什么差异?

爱情挫折包括恋爱过程中的摩擦和失恋两种基本情况。

对待恋爱过程中的摩擦,男性较随意和坦然,不愿矛盾扩大而张扬出去,容易主动作出让步。

女性则往往为一点小事就大为不快、大闹不休,甚至哭泣不停。

因为她们最希望得到男子的体贴、关心,而无论什么原因的摩擦,都使她们产生一种被辜负的危机感。

失恋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多是痛苦的事情。

但面对失恋,男性的承受力却低于女子,常常表现得消沉、哀伤,甚至绝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将折夜 啊?捡垃圾也能成亿万富翁 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 穿成恶毒后娘,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一驱鬼师 那个男生能拒绝一把七杀剑 清穿:阿哥,康熙,我选康熙! 女教授!什么良师益友变质了? 五胡明月 被献祭后,我成了反派龙崽们的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