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感知篇 第八章 人格与性格--无所不在的人格魅力1

感知篇 第八章 人格与性格--无所不在的人格魅力1(1/4)

目录

感知篇第八章人格与性格--无所不在的人格魅力1

在人的一生中,人格对人生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成功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我们不难发现,成功者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具有人格魅力。

无论你或平凡、或高贵,你都得依赖你的人格魅力在人群与社会中留下美名。

有的人可能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没什么吸引人的;有的人可能没做什么,也没说什么,但是吸引周围人的注意;有的人可能有钱有势,但没得到人们的尊重;有的人好像什么也没有,却让人们肃然起敬。

这是为什么呢?

--人格魅力。

我们的性格特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及行为体现出来的。

例如,一个人在待人处事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热情奔放、豪爽无拘、坚毅果断、深谋远虑、见义勇为,那么这些表现就说明了他的性格。

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就能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即性格特征有个大致的把握。

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

生活态度上,是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

在对待金钱方面,是大方还是吝啬?

在处理生活事务时,是偏见的,还是正义的?

在与他人交往时,是自卑的,还是优越的……

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每个人都不想在人生路途上遭到失败,每个人都想拥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亲密的朋友、信赖的知己、腾达的事业、辉煌的成就、别人的仰慕……这一切的得来,离不开机遇与自己的拼搏。

而首先要做和必须要做的,不是战胜外在,而是战胜自己,不是了解别人,而是了解自己!

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一词的起源自古希腊语persona,最初是指古希腊的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

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意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如同舞台上角色需要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也指一个人面具后的真实自我,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5年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人格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中到一个人的能力道德,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所不包。

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心理学与生活中》这样解释人格:“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格是指人的品格操守,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是人生格局养成与操守,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什么是人格面具?

一个老酒鬼刚要走进酒吧,一个修女走上劝阻说:“酒是罪恶和毁灭的根源,饮酒会污染你的肉体和灵魂,远离酒精走向正途吧!”

酒鬼看了看修女,问道:“你怎么知道喝酒不好?”

修女耸了耸肩没有回答。

酒鬼见状,问修女:“你从未喝过酒吗?”

“没有。”

“那我们一块儿进去。

我请你喝一杯,你会知道酒精并不是坏东西。”

修女想了想,说道:“好吧,我试试,不过我要是进去,别人会误会的。

这样,你进去给我要一杯,记住要用纸杯。”

酒鬼走进酒吧,对侍者说:“两杯威士忌,一杯用纸杯。”

侍者嘟囔道:“准是那个修女又在外面!”

可以看的出,那个修女是喜欢喝酒的,但受限于她自身的社会角色(修女),为了饮酒的行为不受到其他人的批判,她采取了迂回的方法,以免自己的“人格面具”受到破坏。

“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它是个体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点。

“人格面具”是靠我们的身体语言、衣着、装饰等所体现,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我们理想化的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将折夜 啊?捡垃圾也能成亿万富翁 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 穿成恶毒后娘,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一驱鬼师 那个男生能拒绝一把七杀剑 清穿:阿哥,康熙,我选康熙! 女教授!什么良师益友变质了? 五胡明月 被献祭后,我成了反派龙崽们的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