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727 超出估计的韩康

727 超出估计的韩康(2/4)

目录

因为人才库真的深到让丁永都准备四季度深入考察一下,同样是养殖户,从规模上讲,东北地区的个体户规模就不一样,而规模基本上决定了养殖户、农户在技能上的熟练度。

有点儿“老中医”的意思,经验丰富有深耕专精领域,在技术结合上,给农科院专家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路。

比如“兽医”,东北有些养殖户对猪的穴位掌握极为精准,因此在小范围管理上,是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

学习路径也非常复杂,有的是祖上从海岱省、中原省带过来的,有的则是跟早年养殖专家学的,有的则是兽医站本身传授的,有的则是农技员的“偏方”……

还别说,冰城这里猪的穴位图、经络图,比京城还要齐整一些,让建康农业大学的教授们也十分惊诧,以至于“巧立名目”了一下,打算开个课题,然后水几篇论文,最后发在《长江农业论坛》的技术期刊上。

因为两江省省内引用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也都愿意搞点新花样出来,倘若能提高产值,那更是大大的利好,毕竟能拉来至少三十万的启动经费。

林健旺搞油棕项目,从张浩南这里也就整了五十万而已,相较起来,在养猪这件事上,竞争极其激烈,能够哪怕提高一个点的存活率、出栏率,都是相当的牛逼。

在养殖技术、经验上的要求,让不少不想折腾的小养殖户,也想过来碰碰运气,因为按照薪资待遇,混个班组长,这就比自己在家里养猪强多了。

而且现在虽然北林市的大大小小黑恶势力打了不少,但冰城还是多,各种菜霸、渔霸依然在一些小市场存在,猪肉显然也在其中。

个体户要屠宰生猪也是个麻烦事儿,需要打点,倘若家里还兼着肉档,还要跟市场管理处打交道,这又是另外一铺。

两相比较,不是养个几十头猪,还不如直接去找个需要自己的厂子。

“西兰·大桥养猪场”的宣传是做得很到位的,尤其是北林市还有“三下乡”衍生出来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都是大中专农技专业的学生,别看学生娃好像只会照本宣科,然而就是这个照本宣科,社会上想要系统性学习,差不多要学生娃四五年的学杂费。

同时虞龙为了稳住军心,带来的一笔资金,就是跟“科技下乡”有关,而且绕开了乡政府,直接由区县到乡村,只不过这些乡村都有一个特点,跟“沙食集团”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挂钩。

“科技下乡”的学生会挂个副村长名头,想要管事儿显然不成,老百姓不服,村干部也不服。

但这个副村长跟“农村科技特派员”是绑定的,也就说,会带着一笔资金。

会计毫无疑问就是“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由常驻经理、出纳配合“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

总资金不会太多,也就三千块钱到一万块钱,视自然村、建制村的规模而定,当然也要看当地的特产。

比如西兰县隔壁一个县,号称“牛城”,那不管是奶制品还是种牛的精液,都是有相当不错的效益,哪怕谁家有“大种公”,谁家就能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或者说副村长,获得起步资金。

一般就是免息借款的形式,但为了避免扯皮,还是会尽可能地利用好“沙食集团”的市场渠道。

虞龙的做法就是强化基层但又不能直接替换原有结构,打掉“村霸”之流之后,还是要回归秩序,但是要想把区县的权威传递下去,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团结更多的人。

技术手段上来讲,就是“拉一批打一批”,当然也可以说是“团结大多数”,具体工具手段,一是帽子二是票子。

他既然是北林市事实上的“清汤大老爷”,这种操作可行性极高。

预备资金从“西兰县开发区”走账,但既然是预备,就是能不用则不用,尽可能还是发动群众,一起赚到实实在在的钞票。

合作努力的过程,是宝贵经验,虞龙是打算做好深入追踪的,将来也是具备指导性意义的地区经验。

当然这是跟张浩南比。

此次“国庆节”的大型招聘会,虞龙亲自坐镇,给本市各区县下岗的技术工人,提供了极大便利,即便是农户,也差不多能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就业岗位总量等着去竞争,可以说从“清汤大老爷”的标准来看,虞龙完全合格。

至于教师和医生护士拖欠的工资补上了三十个月的,更是让虞龙的“官声”极为响亮。

因为医护人员和教师各有各的职业生态,他们在舆论传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星空武道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LOL:电竞圈第一魅魔 赶山:开局被金钱豹赖上了 换亲后,玄学大佬带病秧子杀疯了 全世界只有我能看见鬼 穿书:送财童子去修仙 大明星的日常曲爹 败类 型月,人类爱模拟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