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58章 初中化学从未如此通俗易懂

第258章 初中化学从未如此通俗易懂(2/5)

目录

类似于那些上进的学霸偶尔考砸一次回家,宁可被打一顿或者辱骂一顿,也不希望被冷暴力以悲悯同情的目光注视上一个月。

相比于诸葛亮的好奇与不敢懈怠,李素的情绪要轻松得多,视察时也偶尔有些小惊喜小意外。

说实话,李素原先也没怎么关心过“铁矿石到粗铁”的生产工艺,没怎么到现场看过,只关注过锻造加工环节。所以,在陈实的带领下,参观僰道新造的最大“高炉”时,李素也惊叹了一下。

陈实刚把李素领进工场,就自豪地显摆:“右将军,此炉方广两丈,深逾半丈,炉温甚炽,就算不用无烟泥炭只用木炭,怕是也能日出铁数千斤,不下于当年京雒之地的国之重器。”

李素频频点头,又问了一些扫盲的问题,才知道,原来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炼铁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土高炉”,这并没有什么稀罕的。理论上用到黏土坑实现熔炼的、炉膛封闭的建筑,都算土法高炉,所以只要会砌窑内温度一千一两百度以上的密封瓷窑,就能造出土高炉了。

东汉初年,朝廷最大的高炉就位于雒阳以东的荥阳地区(后世的郑州),是国家官营的,出的铁也都是供京师武库的配套工匠使用。

那种炉子尺寸是一到两丈长宽,但高度很矮,不到半丈,内炉膛是黏土贴壁,还没有耐火砖技术,所以炉膛温度最多也就一千两百度。荥阳那座最大的熔炉据说每年为朝廷练十万汉斤以上的铁,折合后世重量大约是三百吨,足足占了东汉全国铁产量的近三成。

可见荥阳的铁炉在东汉绝对是国之重器,也是东汉皇帝确保首都附近的冶金武备能够碾压地方外藩的重要保障(雒阳附近的大型炼铁基地不止荥阳一处,有考证认为司隶地区的炼铁产量达到东汉全国的一半以上,是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此时此刻,陈实在僰道这儿搞的铁炉,最初的原理和思路显然还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和工艺有所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阴天师 都市全能奶爸(又名:都市无敌奶爸,主角:林凡) 从小小仙吏到掌天圣人 一秒一个技能点,我把火球变禁咒 开局一家店,我在末世躺赢了 每日情报,从炼丹开始修长生 退婚让位白月光,京圈大佬发疯急哭了 害我断子绝孙,我就当你继父! 被扫地出门后,假千金闪耀京城! 逃荒很难?我靠鱼塘富甲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