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2/2)

目录

辛毗的投机之骨,终于有所软化。

……

辛毗的态度逐渐软化的同时,向朗的“导游业务”却才刚刚开了个头。

从矿山和选矿工坊离开后,向朗旋即带了辛毗前往炼钢厂和锻造厂。

在那里,辛毗浮光掠影地见到了高大的新式高炉。光是熔炉的尺寸和出铁时的场景,就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但辛毗也只能看出尺寸和规模上的变化,看不出这背后丝毫的技术原理。

“天下竟有如此高大的熔炉?每个时辰都能流淌出几百斤生铁水?为何雒阳和其他各地的熔炉造不到那么大、不能如此高效地出铁水呢?”辛毗虽然知道不太可能拿到答案,但还是忍不住追问。

向朗果然也无可奉告,从头到尾都只是让他看热闹:“这我便不得而知了,诸葛府君自有神妙异术,我虽略有机缘、听闻过两次,无奈才疏学浅,只能听懂一点皮毛。

好像是炉子用久了,就容易堵塞炉渣,导致炉子报废。而更大的炉子虽然产铁高效,造价也昂贵得多,如果解决不了炉子用久了就得拆了重建的问题,出于折衷便舍不得建得太大。

至于诸葛府君如何确保新炉子不会被炉渣堵住导致拆毁重建,我就不懂了。”

这话很官方,辛毗也无法质疑,好歹人家还把技术难点告诉你了,让你输的心服口服,只是没提解决方案。

看完炼铁熔炉区后,到了锻钢区,灌钢法的出钢过程,肯定不会给辛毗看,但钢料造好后,锻造铁甲的环节,却可以大大方方参观。

在那里,辛毗又看到了一件实验形式的新武器,那是一块弧形的巨大甲片,几乎可以和人的躯干主体差不多大。

甚至还可以看出甲片整呈背心状的形态,留出了伸展肩臂和腰部的空间。

“这块钢甲,莫非是直接挂穿在身上,替代胸腹和腰背的札甲?”辛毗看了之后,试探着问。

“佐治先生好眼力,确实是替代胸腹腰背札甲的。不过此物如今还在试验,无法量产,所以听说主公给袁青州的援助军械里,并不包括此物。

我荆州钢铁丰富,如今已经可以给军中提供足够札甲。再有一两年,连这种整片式的钢甲也可以逐步换装。只是整片的钢甲终究活动不便,不能给全身用,只能护胸了,就当是把护心镜放大两三倍。”

这两年里,诸葛亮也跟诸葛瑾请教聊过甲胄军工的后续发展,随着刘备阵营灌钢材料的富裕,诸葛亮也想过搞更好的甲,比如比如今的两当铠更好用的筒袖铠,增加除了躯干以外,其他部位的钢铁防护,把肩臂也保护起来。

历史上,筒袖铠也是诸葛亮改良的,所以这并不算开挂。

但诸葛瑾觉得,与其急于搞筒袖铠,还不如先把此前的两当铠札甲进一步优化,把胸腹变成一整块胸甲,降低加工难度,还提升了防御力。同时胸腹背这些大块的面积,本来就不用考虑活动方不方便的问题。

反正诸葛瑾也没指望让普通士兵靠钢甲保护全身,只要重点防护就好了。用钢铁保护四肢,那是将领和中高层军官才有的待遇,继续指望老式的鱼鳞玄甲就好,每片甲叶多费点工时、材料损耗,也是没办法的。

对于负责攻坚的精锐士兵,四肢还是只能指望厚实的布料或皮革来确保防护。于是就产生了今天辛毗看到这种试验品。

辛毗听说此物还在试验,一两年之内都未必能装备部队,更不可能增援袁谭,不由有些失望。

但他很快也意识到,这多半是刘备对袁谭听话程度的一种考验。这才眼巴巴赶着把刚刚试验阶段的好东西,拿来显摆一下,吊人胃口。

而且袁谭缺乏钢铁工业,也没有高效加工灌钢的生产工艺,就算把概念告诉他他也模仿不了,没这个工业产能。

以袁谭自己的钢铁产量,有这材料,多造点老式的两当铠比什么都实在。

辛毗也只有在羡慕的眼光中,结束了对兵工厂的参观。

后续还有些用“卷笔刀”量产枪杆和箭杆的展示,还有一体成型长戟刃部的工艺展示,辛毗看了也都啧啧称奇,但冲击力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他都习惯了。

其中也就新式的长戟稍微值得一提——汉朝原本的戟,绝大多数都是一个长矛的矛头,加上一个戈的横刃小枝,矛头直接插在锚杆上,然后在杆子顶端再开个槽,把横的戈刃插进去固定好。

这样既能横着钩啄,又能直捅刺杀,就是一柄合格的戟了。(注:不上图了,直接百度百科都能看到图,很常见)

演义里吕布用的“方天画戟”,其实是很晚近、很小众的一种戟。

给士兵们使用的戟,就是单纯的“矛+戈”模式,包括袁绍身边亲卫的“大戟卫士”,用的也是这种。所以戟兵的战斗力肯定是高于枪矛兵的,毕竟枪矛的杀伤效果戟都有,戟还凭白多出一个横扫斩啄的功能。缺点就只是贵,用钢铁更多,无法大量装备。

当然汉朝的铁戟里,还有些做工精良的,会尝试把矛头做得长一些,后面多加一段铁质的柄,然后延伸跟横刃小枝连成一体,也就是把“矛头”和“戈头”锻造成一个合体部件。

这样的钢铁戟头在后世出土也有偶见,但加工成本更高,往往是高级军官或武将用的,比如典韦的双铁戟据考就是这种。

袁绍那些“大戟卫士”肯定是用不起的,普通当兵的用的还是矛头戈头分体式。

但今天辛毗在向朗的带领下,视察兵工厂看到的,却是批量下线的“矛戈合体”式戟头。

这种戟头长度至少有两尺多,前面一尺是矛头开刃的部分,后面一尺多就是一根扁扁的铁杆,铁杆侧面伸出一根戈刃横枝。

辛毗估计了一下,此物所耗费的钢铁材料重量,估计会是分体式的两到三倍,但提升也是非常显著的。

一来枪头的开刃长度更长了,刺杀效果更好。

二来耐久度也大大提升,不至于在捅刺时横枝直接崩落,而且这种戟的横枝也可以前后开刃,而不仅限于尖端开刃,往前捅刺的时候,横枝的外刃也可以切割到敌人。

说到底,“让士兵们也用像典韦那样的一体式锻造戟头”,在战斗力方面没有任何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用料多。

但这不能怪武器,要怪也怪袁谭穷。

也就刘备用得起了。

袁谭如果好好抱刘叔的大腿,也能先稍微拿一批尝尝鲜。以后要是大腿抱得不好,那就断供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新书推荐: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玄幻:万千身份,原来我还是天帝 九幽天帝 末世:系统让我开枝散叶 重生被换亲?嫁给禁欲王爷真香了 快穿后捡了个旺妻夫君 武动之真正的武祖 三千道墟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狂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