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求生记 > 第三百三十四章 莫掌柜的马帮队(七)

第三百三十四章 莫掌柜的马帮队(七)(2/3)

目录

平乐县知县浦耀山告急,大藤峡瑶民三千余人,打砸了平乐镇,零元购众多商铺,又烧毁了乐善桥边上的三间木房及“顺发快递”铺,把货品全部抢劫一空,杀害了十三人,最后又抢了“常平仓”及县衙,浦耀山一家躲入草坨子里面,才保住性命,这活算是没法做下去了。

瑶民的暴动起因还是因盐而起,别的生活物资好说,也能替代,唯独盐。因大藤峡区民风彪悍,又不讲“道理”乱民丛生,莫掌柜的“顺发快递”也避之,不管是什么快递也不好使。起因还得说道浦耀山对待瑶民的态度身上去,像浦耀山这样进士出身文人,骨子里头处处透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看待山民就像在看一群两脚羊,大明文人称之为蛮人,列入未开化之列。

古代文人最喜欢就是给天下人划分等级,“封禁之地”的由来就是等级之分才闹将出来的,被封禁的地区为什么慢慢地汇集了大量流民而最终成为了大明的毒瘤呢?这一切都要从明朝的户籍制度说起。明朝将天下所有臣民按照职业(农、军、匠、医、灶、商等)分类编入户籍(记录户籍的《黄册》和登记耕地的《鱼鳞册》,是明朝最重要的档案文件),而且是终身且世袭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如果你被编入农户,不光你这一辈子,包括你的子孙们(只要没有绝嗣)都是农户。别说换职业,就连搬家换个地方都不可能。从洪武年间开始,军户们因为生活太过于困苦就开始大量逃亡,此后各朝军户逃亡越演越烈,直到军卫制度彻底崩坏。

就目前的平安镇,逃亡前来的军户多达上千户,人口六千余多。

到了正统年间,由于吏治的腐败,大量的自耕农因生活所迫变卖土地。虽然土地没有了,但是相关的赋役却还挂在他们身上。明朝普通农户的赋役大头不是粮赋而是徭役,徭役是按户征而不是按土地来征。本来田地没了一家吃饭都是问题,现在壮丁还得无偿去出徭役那还不得全家饿死。于是逃亡就成了这些破产农民的必然选择。

对于逃亡的军户、农户来说(这类逃亡明朝叫“逃户”),逃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这个时候荆襄地区就成了乐土,因为朝廷的封禁,荆襄地区有大量的无主沃土可供耕种,更重要的是这片地区没有户籍管理也没有土地管理,不用缴税服役。对于明朝的平民来说,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但是朝廷是不能容忍的,首先擅入封禁地区要驱赶,其次逃户的人必须抓捕回去,不然长此以往谁给朝廷当兵,谁向朝廷缴纳赋役?面对官府的抓剿,这些流民要么逃入深山躲避,要么抱团对抗官府差役。部分流民抱团之后就不再只对抗抓捕,也开始抢劫荆襄周边地区的大户人家。荆襄地区由此慢慢变乱。

现在的大藤峡也是这样而在发展壮大中,而当时的荆襄地区已经聚集了几十万流民,宪宗继位时,地方官员已经没有办法清理了,纷纷上疏朝廷,请求朝廷尽快治理,迟则会导致民变。在成化元年三月,宪宗任命河南布政使王恕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南阳、荆、襄三府流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灭族当天,无上神朝的父母寻来 阎罗神医 斗罗:七杀惊绝世 夫人带孕出逃,京圈大佬彻底失控 医生:我用手术模拟间超神 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 报恩小人鱼软又娇,秦爷为她破戒 这个作者穿书啦!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
返回顶部